跨園區聯動、跨區域協作、加速中部崛起——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G100聯盟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6 點擊:次
10月14日下午,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G100聯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會上“中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地圖”點亮,該地圖通過中部科創供應鏈線上平臺,形成“一圖總覽、清單直達”的創新資源導航,實現中部地區科創資源匯聚和匹配。
本次論壇以“跨園區聯動、跨區域協作、加速中部崛起”為主題,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中部五省科技主管部門和國家高新區負責人、全國其他區域高新區聯盟、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跨園區聯動和跨區域協作,促進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和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發揮中部國家高新區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在致辭中強調,中部地區是國家高新區重要集聚地,今年上半年,中部國家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國178家國家高新區比重達20%,聚集了3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40%的2025小巨人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和發明專利,80%上市的科創板企業,80%全國重點實驗室,培育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光電子、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
對于如何進一步強化聯盟的橋梁紐帶功能,更好發揮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吳家喜建議:加強戰略謀劃,優化中部地區高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布局。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在重點領域形成更多原創性引領性創新成果。完善產業協作體系,共同拓展一批重大應用場景。搭建開放合作平臺,推動中部地區高新區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成渝地區等高新區深化戰略合作。
作為中部地區的代表,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夏松介紹說,2024年湖北全省高新區完成規上總產值3.46萬億,同比增長7.7%,當年新注冊企業超過11萬家,貢獻了全省約35%的地區生產總值、40%的技術合同成交額、50%的高新技術企業、70%的授權發明專利,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協同走深走實,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夏松認為,應以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G100聯盟為紐帶,共同構建創新要素協同網絡,打造產業互補發展生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聯動,擴大對外開放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院長胡志堅、《AI改變世界》作者黃鄭等嘉賓,分別圍繞人形機器人、區域協同、兩創融合、人工智能與產業投資等前沿議題發表精彩演講,為中部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路徑。
“中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地圖”上線,實現中部科創資源匯聚
現場,“中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地圖”正式上線,該地圖通過中部科創供應鏈線上平臺,實現中部地區科創資源匯聚和匹配。首批整合中部五省22家國家級高新區484個科技服務平臺,覆蓋概念驗證、中試熟化、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等功能,形成“一圖總覽、清單直達”的創新資源導航。
為更好地推進“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會上,火炬“高新優品”品牌計劃發布,火炬“高新優品”定位為“高”“新”“優”,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領域,以品牌培育為抓手,建立優品遴選機制;以優品遴選為紐帶,暢通產品流通渠道;以優品流通為支點,撬動科技成果轉化,從而提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品牌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火炬“高新優品”已列入“中國制造”培育推廣系列活動,下一步,將有序組織開展“品牌精品培育”行動,持續擦亮“火炬”品牌。
論壇現場還發布了《企業硬科技屬性智能評價工具》,為科技金融一體化與精準政策支持提供技術支撐。這一創新工具由火炬中心牽頭聯合多家單位共同開發,依托創新積分制、高新技術企業、全球專利和科研人才等多源數據,構建了包含5大維度、40余項指標的評價體系。
通過“定量分析+定性研判”的雙輪驅動模式,工具運用AI智能算法對專利文本等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同時引入行業專家評議機制,從技術實力、產品能力、市場潛力等維度實現對硬科技企業的精準畫像和綜合評價,助力科技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今年4月,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G100聯盟在武漢成立,各成員單位發揮引領帶動,帶動中部地區高新區發揮了積極成效。未來,聯盟將以“平臺地圖—品牌體系—評價工具”為抓手,持續完善跨區域協同機制,加快打通省際創新要素流動通道,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與跨區轉移轉化并重,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中部區域創新共同體,推動中部地區一批標志性示范場景落地,協作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協作成果,助力中部地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展現更大作為。
來源:中國高新區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