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11 點擊:次
山東省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產業
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搶抓商業航天發展戰略機遇,加快推動我省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措施。
一、總體目標
堅持“創新驅動、市場主導,突出特色、開放融合”總體思路,充分發揮我省現有基礎優勢,聚焦運載火箭、衛星制造與應用、航天配套三大產業方向,著力做大規模、做優產業,塑強優勢、塑造特色,推動山東加快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到2027年,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創新平臺,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力爭具備年產100發運載火箭、150顆商業衛星的能力,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在火箭發射、衛星制造、應用服務等領域形成一批國內領先的技術和產品,打造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業航天企業。
二、支持措施
(一)強化航天基礎設施支撐。
1.推進發射設施建設。持續鞏固煙臺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優勢,完善發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現有海上發射平臺技術創新和升級改造,適配更多型號火箭發射任務。推動發射保障力量建設,深化發射保障標準流程建設,促進發射服務能力提升,逐步形成獨立實施發射任務的能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
2.規范試驗設施運行。發揮濟南、煙臺、泰安、德州液體火箭試車臺作用,依規嚴密組織重大試驗活動,推動液體火箭產業發展。支持申報國家商業航天公共服務型試驗設施建設。鼓勵商業航天企業自有試車臺開放共享。推進政府部門協同抓好重大試驗活動和設施安全監管。(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
(二)加強航天運載能力建設。
3.提升火箭制造能力。支持煙臺持續強化固體火箭總裝能力建設,發展液體火箭制造、總裝、測試產業。鼓勵濟南、泰安積極拓展液體火箭制造能力,推動青島、煙臺、德州液體火箭貯箱產業發展,支持其他市發展火箭配套產業。引導企業開展新技術應用,建設自動化裝配與檢測體系,提升火箭生產質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
4.鼓勵新型火箭研發。開展高性價比、高可靠性、高成熟度的品牌型號火箭研發,推動中大型商業運載火箭智能化制造和批量化生產。加強火箭再入智能控制、動力冗余重構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可回收復用液體火箭研制。支持企業開展發射回收試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動火箭航班發射。支持探索參與海上發射技術研究應用,對商業航天火箭企業或衛星企業依托海上發射平臺實施發射項目,按照不超過購買“發射險”“三者險”兩項保費總額的35%給予獎補,每個項目獎補總額不超過300萬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衛星產業發展質效。
6.支持衛星研發制造。提升企業低成本、批量化、柔性化整星研制水平,系統開展高分辨率載荷、相控陣天線、高精度導航、太空計算、天地一體通信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搭建衛星研制及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商業衛星總體設計、系統研制、總裝測試的批量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星座建設運營。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泰安開展大型星座和“城市星鏈”建設,合理布局和開展衛星地面站建設,推動測運控設施開放共享。引導企業聯合開展星座建設運營,提升衛星頻軌資源綜合使用效益。鼓勵星座運營企業開放數據接口,推動地面終端產業發展,加快形成天地一體產業發展格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8.深化衛星數據開發。探索建立衛星運營企業數據共享與交易機制,推動衛星數據資產價值實現。支持政府和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商業航天衛星數據可信空間建設。推動衛星技術在農業、自然資源、水利、海洋、應急、交通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拓展開發大眾消費、工業制造等領域衛星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大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加強算法算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星上計算研發和應用,支持開放地球引擎(OGE)系統推廣應用。支持“衛星應用+AI”建設,對開展衛星應用大模型推理或訓練優化并通過專業評測機構水平評測的大模型產品,依法依規給予每個總額不超過100萬元獎補。對衛星應用采購算力且算力賦能效益顯著的場景,按照不超過算力采購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5%對供需雙方分別給予補貼,每家企業補貼總額不超過500萬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航天產業協同發展。
10.優化航天產業布局。支持煙臺以東方航天港為重點,打造山東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核心區,引領帶動全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鼓勵濟南、泰安聚焦火箭衛星制造以及衛星運營和太空計算等產業規模化發展,打造省會都市圈商業航天產業集群。鼓勵青島打造衛星應用特色產業集群,發揮上合示范區優勢,建設商業航天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橋頭堡。支持其他市結合產業特色優勢開展協作配套,推進全省商業航天產業聯動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爭創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開展未來產業加速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并按照規定給予資金支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1.促進關聯產業發展。深入開展補鏈、延鏈、強鏈行動,促進商業航天產業鏈創新發展。聚焦航天核心部件研發突破、配套體系協同完善、產業生態集聚發展,每年面向全省商業航天領域培育遴選10家左右具備核心技術競爭力、配套服務水平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商業航天配套企業,依法依規給予每家不超過100萬元獎補,支持開展航天配套技術研發投入、生產線升級改造及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項目建設等。對符合條件的航天技術成果按規定認定為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鼓勵開展航天科普、研學旅游、發射觀禮等活動,支持打造航天特色旅游線路,推動“航天+文旅”協同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加強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培育涵蓋航天工程咨詢、科技孵化、中試熟化、技術轉移轉化、產品檢驗檢測、知識產權運營等內容的航天產業服務機構。鼓勵商業航天試驗設施、設備、儀器等開放共享,對共享效果好、用戶評價高、綜合效益突出的單位,根據上年度共享服務交易額,依法依規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獎勵。(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大企業引育力度。制定商業航天產業招商圖譜,用好“選擇山東”等招商平臺。建立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統籌中央資金按規定給予不超過600萬元獎勵。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商業航天頭部領軍企業,積極幫助企業協調頻軌資源、申請發射許可、開拓國際市場。(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關鍵技術創新突破。
14.深化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航天企業牽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等平臺。支持建設省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對新升級為國家級且國家沒有配套資金要求的創新平臺,按規定給予1000萬元經費支持。(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5.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航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對科技成果轉化貸款已備案并按時還本付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任選一筆符合條件貸款按實際支付利息的40%給予一次性貼息支持,單個企業最高貼息50萬元。(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委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16.強化標準引領支撐。組建省級商業航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積極參與商業航天標準研制,對主導制修訂商業航天高水平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分別給予每項最高4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補。對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的商業航天高質量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分別給予每項最高20萬元、10萬元獎補。(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統籌資源要素服務保障。
17.做好產業人才引育。將商業航天領域人才納入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項目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航天企業,依托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支持高校設置服務航天產業相關專業,加快培養商業航天領域高素質科研人才和技能人才。支持商業航天領域用人單位開展柔性引才用才,以項目制形式依法依規予以資金支持。面向航天領域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在住房、落戶等方面,通過“一事一議”給予靈活配套政策支持。(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對符合國家重大戰略的商業航天產業項目,在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方面按規定給予支持。充分發揮“金融鏈主”作用,引導協調制定產業特色信貸方案、擴大金融有效供給。鼓勵省級基金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市設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基金,有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商業航天企業。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發行債券、上市融資等方式做大做強。(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委金融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工作機制
充分發揮商業航天重點產業鏈“鏈長制”作用,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統籌省有關部門、有關市,合力推進各項支持措施落實,加強全鏈條安全監管,確保商業航天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建立重點任務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完善商業航天重點企業運行監測分析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快推動我省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政策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有關資金獎補、補貼等政策,以主管部門規定為準。
來源|山東省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