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舉行國家高新區30周年座談會,東湖高新區作典型發言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2-26 點擊:次
	  座談會現場,共有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深圳、成都、大連、蘇州7個高新區作為典型發言。
	  “改革創新、科技先行,30年內,高新區始終走在改革前列”,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四次點贊光谷:包括中國第一根光纖在內的眾多“中國第一”,從高新區走出;包括占全國產業規模半壁江山的武漢東湖光電子信息等高新產業,由高新區培育;包括武漢東湖高新區“黃金十條”在內的高新區機制創新,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科技生產力;包括光谷在比利時建設的中比科技園在內的一批高科技園區,成為我國高新區在海外建設科研中心、科技園區的典范。
	  1988年5月10日經批復,我國第一家國家高新區,在北京誕生。同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1991年又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彼時,那里僅是武漢東南部地圖外的“兩厘米”。
	  白手起家、接續奮斗,30年發展,東湖高新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科技新城崛起。東湖高新區是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也是全國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之一,今年該區綜合實力在156家國家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中,排名第五。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依托‘光’,又跳出‘光’”。據介紹,東湖高新區30年堅持自主創新、大膽先行先試,闖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成為湖北省、武漢市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目前,光谷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節能、高端裝備、現代服務五大主導產業,與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產業的“5+2”產業體系;集聚了企業近8萬家,其中孵化培育人福醫藥、長飛光纖等近10家本土百億級明星企業,2328家高科技企業、355家瞪羚企業,40家上市企業;加快建設了國家信息光電子、國家先進存儲、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三大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主導創制了25項國際標準、300多項國家標準,專利申請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集聚4名諾獎得主、58名中外院士,形成高端創新人才的“磁吸”效應,生物醫藥領域人才競爭力位居全國高新區第一。
	  如何做到又“高”由“新”?據介紹,當前,東湖高新區出臺了“高質量發展20條”,重點打造高能級產業、高精尖創新、高素質人才資源、高效率制度、高水平開放和高品質生態的“六高體系”。下一個30年,將按照“三步走”的步驟“聚全球資源、建世界光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