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十四五”河南省產業發展規劃梳理
關于“十四五”河南省產業發展規劃梳理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09-27 點擊:次
2019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站在承前啟后的十字路口,我們不禁要思考:“十四五”河南省經濟如何發展?產業如何布局?帶著這些問題,本文主要梳理了近期河南省出臺的產業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以期能夠窺探下個五年經濟產業發展的邏輯和方向。
農業:出臺“1+N”政策體系,提出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的“六高”發展目標,指明了“六化”發展方向,在之前“四化”基礎上增加了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
制造業:構建“556”產業體系,實施“六大提升專項”,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強省。“556”一是5大優勢產業,裝備制造、食品制造、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和新材料;二是5大傳統產業,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紡;三是6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
服務業:以金融、物流、信息和健康養老為重點,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金融上,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進金融開放;物流上,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信息服務上,加快5G產業發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健康養老上,深化醫養結合。
一、構建“1+N”政策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發展道路邁進,今年以來,河南省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見表1),構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1+N”政策體系。
(一)發展目標:“六高”
針對我省農業產業結構不優(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面積僅占全省耕地面積9%)、產業鏈條不長(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8%)、農業勞動生產率不高(1.8萬元/人,全國水平的60%)、市場競爭力較弱(“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4679個,為江蘇省23.5%)、農民收入不高(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4元,低于全國及中部六省),河南省提出了“六高”的總體發展目標(見圖1),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目標(見圖2)。
(二)發展方向:“四化”變為“六化”
《意見》在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四化”基礎上,增加了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體現政策的接續與創新。其中在發展產業化中,提出2025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000家以上,2019年底我省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70家,基本上每年培育26家以上。
(三)發展舉措:“十大行動”
謀劃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高效種養業發展、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農業產業強鎮培育、數字農業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科技支撐等十大行動。
二、構建“556”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8月16日,河南省正式下發《河南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圍繞穩定供應鏈、優化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556”產業體系,實施“六大提升專項”,打造“五強一優”要素保障生態,努力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強省。
(一)發展目標
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
2025年,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一批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和百億級企業。
(二)“556”產業體系
“5”:主要為裝備制造、食品制造、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和新材料5大優勢產業,到2022年、2025年,優勢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47%、50%以上。
“5”:主要為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紡5大傳統產業,到2022年、2025年,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保持在33%、30%左右。
“6”: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節能環保6大新興產業。到2022年、2025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22%、25%以上。
(三)六大專項任務
三、以金融、物流、信息和健康養老為重點,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提出以現代物流和現代金融引領生產性服務業跨越發展,以精細化、品質提升為導向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速發展。近期河南省印發了2020年服務業發展工作要點,提出要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文化旅游、信息服務,健康養老五大服務主導產業,從中可見“十四五”期間服務業發展重點。
(一)現代金融
2019年2月22日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集體學習會議上,對十八大以來金融業的發展做了總結,并對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1.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
銀行體系: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
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加強對交易的全程監管。
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體系。
2.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基礎設施: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
“管住人”:管住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高中級管理人員。
“看住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制,使所有資金流動都置于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視野之內。
“扎牢制度防火墻”:完善制度體系,規范金融運行。
3.金融改革開放
深化準入制度、交易監管等改革;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
2019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堅持回歸本源、堅持優化結構、堅持強化監管、堅持市場導向、堅持科技賦能”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五大基本原則,并提出以下中長期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①發展目標
2025年,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托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
②銀行定位
大型銀行“做強”,股份制銀行“差異化”,城商行建立“審慎經營文化”、“合理確定經營半徑”、“服務地方經濟、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農商行“支農支小”。
(二)現代物流
2019年8月河南省發布《河南省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布局和建設實施方案》,對加快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建設作出了部署。
1.基本思路
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通道:公鐵空水(空中絲綢之路、新亞歐大陸橋、京港澳、大廣、二廣、濟鄭渝、太鄭合、晉魯豫、滬陜、內河航運物流通道)。
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區域物流樞紐+重要物流節點。
網絡:現代物流服務網絡系統(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物流信息平臺網絡、物流聯運配送網絡)。
2.發展目標
截止2019年底,全省貨物周轉量8595.7億噸公里,社會物流總額14.8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3.6%。在此基礎上,我省提出了2020年及2025年分別要達到的目標。
2020年:建設2個國家物流樞紐、15個左右區域物流樞紐;貨運周轉量達到1.1萬億噸公里,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5.6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左右。
2025年:建設10個國家物流樞紐和30個區域物流樞紐;貨運周轉量達到1.7萬億噸公里,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8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2%以下。
3.物流樞紐定位
國家物流樞紐:鄭州、洛陽、安陽、商丘、南陽,信陽。
區域物流樞紐(2020年已規劃18個區域物流樞紐)
(三)信息服務
1.《河南省加快5G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河南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旨在率先培育一條新興產業鏈。上游是5G基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游是網絡建設及運維服務,下游是5G應用場景和終端產品。
2.河南出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
主要目標:到2022年,建成一批成效顯著的新型智慧城市,探索出一條符合省情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路徑,推動1—2個試點城市達到全國一流智慧城市水平。
到2025年,各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智慧化水平整體大幅提升;縣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展開,覆蓋城鄉的智慧社會初步形成;建成5個左右全國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
(四)健康養老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河南省出臺《關于深化醫養結合促進健康養老發展的意見》,從加快健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機制,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能力三方面提出意見。
其中,在服務設施建設中,提出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支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醫養聯合體建設等。在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機制中,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鼓勵醫養結合機構加入城市醫聯體或縣域醫共體。

